《I’d Know You Anywhere》Laura Lippman_2011 Edgar Award


李普曼曾經在1998年以《魅惑之城》獲得愛倫坡獎Best Paperback Original獎項,2005年也曾以黛絲探案的《By a Spiders Thread》入圍年度小說獎項,但卻敗給T. Jefferson Parker的《加州女孩》。這次以非系列作《I’d Know You Anywhere》再度入圍,雖然仍輸給史蒂夫‧哈米爾敦的《天才鎖匠》,但仍顯示其作品水準一直維持在高檔。


《The Queen of Patpong》Timothy Hallinan_2011 Edgar Award


作家們的寫作歷程往往並非一帆風順。如果一起步就受挫,那麼或許換個領域會有更好的表現;怕的是一開始雖小有成就,但之後表現卻遭遇瓶頸,作品雖不至於被市場淘汰,但卻也沒辦法更上層樓。Timothy Hallinan這位入圍者就是這樣一個例子,他在1990年代以洛杉磯為背景,寫了六部私探小說,這些作品雖受到好評,有幾本還上過某些所謂的「年度十大書單」,但也僅止於此,離大紅大紫還很遠。


《Caught》Harlan Coben_2011 Edgar Award


請讓我先跑一下野馬。

以前我只看過Harlan Coben的一本非系列作《絕命殺機》,但是印象還滿好的。那種「印象好」,跟我對本屆得獎作The Lock Artist或上屆槓龜作Mystic Arts of Erasing All Signs of Death的「印象好」是不一樣的。當初我拿起那本書只是想打發時間——有點像是窮極無聊所以打開電視,發現正在播某部電視電影,所以就這樣看下去了。但看著看著,就發現角色雖然並不是挺特別,運鏡或台詞也沒特別好,但是劇情還滿紮實的,就一部電視電影來說,算是相當物超所值——我對Harlan Coben的印象就是這樣:在許多美國暢銷作家之中,Harlan Coben應該算是名聲跟品質相稱的一人。


《The Lock Artist》Steve Hamilton_2011 Edgar Award


要介紹《天才鎖匠》,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大家讀這本書的第一章,篇幅不長,但是你已經可以看出Steve Hamilton有多厲害;他用簡單流暢的兩三頁散文,就可以勾勒出主角的形象,並且立刻抓住讀者的好奇心。

《Faithful Place》Tana French_2011 Edgar Award


對中文讀者來說,塔娜.法蘭琪(Tana French)不僅不是個陌生的名字,更甚者,2009年以處女作《神秘森林》在台灣書市打響第一砲後,接連出版的續集《神秘化身》和搶先全球出版的系列第三作《神秘回聲》,都在讀者心中激起了各式心情的激盪、共鳴與不捨。如果你是對「今年的」愛倫坡獎竟然入選了這麼一部「舊作」而感到疑惑的讀者,仔細想想咱們還真是幸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