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推理小說評論獎(金鑰獎) - 金鑰獎評審側記





一點前言與收稿狀況

第二屆推理小說評論金鑰獎,自2009年5月14日拉開序幕。大體循著與去年差不多的管道宣傳,甚至還得到遠流出版的大力贊助,將徵文的訊息放上書腰。但直至7月26日截止收件,我們的來稿數量仍稱不上理想。
  • 導讀組:5篇。
  • 解說組:10篇。

導讀組較去年減少一篇,而解說組則是大幅銳減了一半以上。我們也曾經猶豫過是否要再度延長,但顧及這並非是一個文學獎的常態因而決定不予延長,相關的檢討正在進行,有了什麼決議亦將會於部落格上公開說明。

這屆的金鑰獎依舊分成兩組討論並評選之,導讀組的評審為紗卡、心戒、顏九笙,解說組則由凌徹、陳國偉、曲辰擔任評審。因為投稿數量不如預期的緣故,此次的評審感想比較簡單,僅針對得獎作品討論。因此,導讀組會針對第5篇(按來稿序)予以討論,而解說組則針對第2、5、9篇(按來稿順序)依序討論之。

導讀組


紗卡(導讀組主持人)

本年度金鑰獎導讀獎項來稿數比去年少一篇,而我也必須很遺憾地說,整體水準並不如去年。也就是說,導讀組徵文情況並不理想。這也是我們最終只頒出「潛力獎」的原因。

本次來稿雖然不多,但不同稿件之中卻存在著一些類似的問題,或許可以提出來稍作討論。首先,大部分稿件有著「太晚破題」的缺點。導讀撰寫跟解說不同:解說的對象是剛讀完小說的讀者,因此解說大可以先聊些不一樣的話題,讓讀者鬆口氣,接著再將這些話題與小說內容加以連結。但導讀的對象卻是剛捧起書本的讀者,導讀或許也可以聊聊小說本身以外的東西,但是卻必須儘快從小說本身出發,迅速建立延伸,以激發起讀者閱讀該書的興趣。

此外,導讀只是「引導」讀者進入小說的一段文字,並不等同於「小說閱讀說明書」。因此導讀只是提供一些觀點讓讀者加以參考,包括作品或作者的創作背景,書中相關知識等等,都可以在導讀之中加以提點。但是,大可不必對於作者的創作意圖多加臆測。某些觀點在解說之中或許可以探討,但是在導讀裡其實不需要給讀者太多「先入為主」的觀念。

最後要說的是,在導讀裡,或許有必要介紹該書或該作者在推理史上的地位,但沒必要因此就幫大家把推理史複習一遍。

選出的潛力獎作品:〈沒說完的話語:派翠西亞.海史密斯與《聰明的瑞普利先生》〉,其實仍有著前述的部分缺點。但本文提出的欣賞觀點頗具巧思,其對於作者與作品的介紹,具有引導讀者閱讀的積極作用。但如果能夠多注意文章結構,儘早破題並確立主旨,將會是一篇完成度更高的導讀作品。

最後,還是感謝這些投稿者願意把作品寄來參賽,也期望這些人的作品未來能夠更上層樓。


心戒

老實說,聽到稿子的量最後不如預期的時後,心裡其實是有點失落的,畢竟《扭曲的翅膀》剛辦過試讀,《骸骨與沉默》所屬的系列之前也辦過試讀,而且評價不錯,也被MLR選入歐美2008 Must-Read Best 10,我原以為會有顯著的拉抬效應,但看來事與願違。難道把之前試讀時寫過稿子重新潤飾,將當初看書時所聯想到的幾個點延伸而後組織成一篇更為完整的文章,障礙有這麼大嗎?

比較有趣的一點是,今年收到的稿子雖然不多,而且水準比起去年更有下滑的趨勢,但其中不乏幾篇在寫作上明顯地參考過第一屆得主布魯胖達的文章,行文、佈局的脈絡上非常接近,看得出來仍然有參賽者是具備企圖心的。只是寫作這件事在佈局上可以摩臨,但觀點和風格終究是仿不來的。我比較建議下一屆的參賽者放膽去寫,「作功課」其實才是豐厚文章、讓它「跳出來」的不二法門。

但最重要的問題是,今年有幾篇參加導讀組的文章,猛一看還以為是投錯組寫成解說去了?完全沒有大開大闔的「導讀、介紹」氣勢。或許今年的頒獎典禮,有必要再釐清這兩者間的差異。

本次潛力獎作品〈沒說完的話語:派翠西亞.海史密斯與《聰明的瑞普利先生》〉以W. H. Auden的詩作切入,企圖指出古典解謎類型為讀者帶來的解答不全然是「所謂真相」,而後試著與海史密斯做出連結。但對我來說,Auden的作品〈Detective Story〉表面上談「時間」,骨子裡其實是暗諷古典解謎流於公式化的樣板人物以及精巧無比的小鎮村密閉環境式詭計,比較適合用以譬喻書寫對照面的冷硬派,強調公理正義以及動機理由,而非「殺時間」的古典解謎。面對以犯罪角色為主角,書寫「犯罪本身」的海史密斯,這樣的譬喻失卻了對照與連結的可能。

不過我非常喜歡作者引用了W. H. Auden的作品,在不更動作者後半段的架構與想法的前提下,我會改而引用W. H. Auden作品〈At Last the Secret Is Out〉最後一句「There is always a wicked secret, a private reason for this.」,連結文中作者引用愛倫坡所述「the imp of the perverse」,並用整首詩作中反諷古典推理將鑰匙藏於細節的作法,對照作者後段所述「海史密斯對於普通人和日常生活細節的著迷在書中顯而易見」。

但整篇文章真正的問題是,這篇太像去年MLR推薦的布魯胖達了!但布魯胖達去年是因解說而掄元,而非導讀。我覺得導讀組的參賽者都太用力搬出一堆人來背書,太用力了,反而忽略了,其實讀者需要的,是一篇可以在他/她讀小說之前,帶來迫不及待心情,或是能帶來眼睛一亮的文章。


顏九笙

從這次導讀組的參賽作品中可以看出,某些參加者還是不太能掌握「導讀」要的是什麼。於是,有的作品裡透露太多訊息,把應該讓讀者接下來自己去看、自己去想的東西通通抖出來,變成像是在表達個人特殊觀點的讀後感。(另外,雖然電影版「天才雷普利」是比較有名,可是書名就是叫做《聰明的瑞普利先生》,我們徵求的也是小說版的導讀,不是電影導讀喔。)有的作品則看得出詹宏志的導讀影響有多大,而說來遺憾,作者也沒辦法發揮到超越詹先生提過的範圍。有的作品雖然找到可以發揮的主軸,卻沒有辦法達到前後呼應的效果,奇妙的開頭結果變成只是天外飛來一筆,很可惜。

我們選出的潛力獎作品,比較沒有上面那些問題,一開始引用Auden的詩,接下來順著展開自己的論點,前後段落之間銜接得很恰當,不會讓人覺得有哪裡是硬湊上去的。但某種程度上講,又讓人覺得好像有幾分學術論文式的拘謹感,導讀該有的勾引力量還是不太夠啊……。


解說組


凌徹(解說組主持人)

金鑰獎舉辦第二屆,但是解說獎的參賽作品數卻大幅下滑,只有十篇,減少的幅度之大令人相當意外。平心而論,被設定為主題的三本小說在評論時都不是很容易切入與發揮,或許投稿意願的低落正與小說本身的難度有較為密切的關係,才會導致作品數量的銳減。

之所以選擇《絡新婦之理》做為主題之一,原本是希望能藉由這個機會,看看評論者能否提出一些與眾不同的見解,也可以提供讀者更多元的欣賞角度。只是沒想到十篇中沒有投稿者是以這本為主題,覺得相當可惜。也許京極夏彥的小說原本就不好評論,再加上本作是京極堂系列之一,可能會背負著未讀完前作就不願意讀後續作品的包袱,才會使得評論者對本作並沒有太大興趣吧。

至於《穿越時空的少女》與《空中飛馬》則同樣都是短篇集,卻也不見得好寫,反而出現不同的狀況。因為是短篇集,每一篇都是獨立的作品,於是有些評論者會逐篇介紹,在有限的篇幅中說明各篇的內容與闡述想法,讓整篇解說變得較為零碎而缺乏共同的主題。儘管評論者很用心地針對所有短篇來進行解說,但集合起來後卻也難脫結構較為鬆散的印象,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但要從短篇集中找出一個作品共通的主軸來論述,則需要評論者獨到的鑑賞眼光與切入角度,同樣並不容易。這兩本的解說比較難以發揮,也因此使得參賽作品中並沒有太傑出的亮點,於是本屆的首獎決定從缺,而選出兩名評審推薦獎,一名潛力獎。

最後有一點是從上一屆時就提到的問題,有些來稿作品是沒有篇名的。雖然去年已經說明過,不過還是再提一次,在決定篇名的過程中,可以協助作者確立該篇文章的主軸,也能讓作者更為理解自己所寫下的內容是否切合主題。下標題並不容易,但卻有其作用存在,提供評論者參考。


曲辰

這次的總評前面凌徹大致已經說過了,但在這邊有點要特別強調一下,評論者最忌諱的地方就是「沒有查資料」,有些功課該做還是要做,千萬不要太過想當然耳的自己一路寫下去。

◎ 〈《空中飛馬》解說──「我」〉

相當有趣的觀點,從「我」這個人稱開始,詳細表達了這種人稱與敘事腔調配合之下對讀者產生的影響,繼而傳達出小說展現出來的魅力與層次。文字雖然稍嫌纏繞,但仍不失通暢,讀來頗有韻味。只是或許是作者太耽溺於這個觀點,因此在無法從容的與小說結合,是略微可惜之處。

◎ 〈穿越時空與記憶的縫隙──論筒井康隆《穿越時空的少女》〉

文章觀點清楚,對於科幻小說的流變也有掌握到一定的基礎,將筒井的作品大致分類並大塊評析,迅速建立起自己的眼光,敘事翔實而且略帶冷靜理性的口吻能使讀者更為信服其論點,可以說是一篇佳作。只是有時候會覺得只是掠過發想而輕輕點到,沒有更深層挖掘其意義,例如一直以前人的作品作為參照,但卻未提供讀者閱讀此書所要留意的時空背景,或許是作者日後可以留意的部份。

◎ 〈解說《穿越時空的少女》〉

沒有篇名讀來有點抓不到作者想說什麼,建議下次還是想個比較清楚的標題這樣可以讓讀者迅速抓住重點,但文中對於《穿》一書中的青春圖譜有著相當清晰的視野,並透過回溯劇情並加以細膩演繹,完整的表達出解說者的想法與概念。只是畢竟《穿》為一短篇集,整篇解說全都圍繞在標題作,並不是件好事。


陳國偉

也許是指定書籍的難度較高,但也許是坊間試讀活動太多,以致於讓眾家好手應接不暇,本次解說組的投稿不僅數量偏少,也大都跳過了厚重的《絡新婦之理》,但《空中飛馬》的淡雅似乎使得參賽者的論述難以施力,而《穿越時空的少女》的三部短篇及科幻題材也讓參賽者在貫串過程中失了準頭,或是左支右絀,最後僅有三部較亮眼之作。

◎ 大膽而亮眼的切入點,卻在尾端迷航的〈《空中飛馬》解說—「我」〉

將作家特殊的隱藏「我」之覆面身分,連結女主角「我」,最終而抵達圓紫大師,凸顯北村薰如何透過作者、敘述者、偵探之間位置的轉換,以塑造該系列的敘事美學與存在意境,是相當大膽而亮眼的切入點。然而討論到後半段,眾「我」之間的層次與關係,確有愈來愈迷離之勢,而使得讀者也隨之墜入五里霧中。而篇名僅著一字「我」,也讓整篇解說在開展過程中,無法延伸出更具體的思考。

◎ 立論紮實而科幻脈絡清晰的〈穿越時空與記憶的縫隙—論筒井康隆《穿越時空的少女》〉

從本文中俯拾可得的科幻典故,可以看出作者在此方面的深入掌握,也因此本文的立論也就在穩定而可期待的論推演過程中完成,然而,正由於論述中學術性濃厚,在短製的篇幅中,無法詳細的論證,也因此在原書三個短篇的討論中,無法將各自詮釋出的意義進行連結,而僅能看到理論與專有名詞的橫斷,這或許是作者可以再斟酌之處。

◎ 青春最終成了詮解漩渦的〈《超越時空的少女》解說〉

這篇參賽作最成功之處,便是凸顯了筒井康隆這部作品中的青春奧義,不僅高度掌握文本的核心,更對青春的意義進行了豐富的詮釋。然而,最後最可惜之處也正在於此,作者盡情發揮了青春對於一個人生命的意義,卻缺少了向小說所呈現的日本社會中對於青春思考、以及作者書寫的意圖及背後的文化思維的連結,這是本文最可惜之處。


相關連結

MLRClub

Some say he’s half man half fish, others say he’s more of a seventy/thirty split. Either way he’s a fishy bastard.

0 comments:

1.留言可使用HTML語法如 <b>, <i>, <a>,但須注意 "<"、">"這兩個符號需用其他符號代替,否則後段留言會消失喔。
2.無Google帳號者,可選用Name/URL輸入網路暱稱和部落格網址(網址可不填),或選用Anonymous匿名留言亦可。
3.勾選「通知我」可收到後續回覆的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