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推理小說評論獎(金鑰獎) - 得獎作發表_導讀組




1992年,當柯林頓(Bill Clinton)被記者問到他最喜愛的作家時,"華特.莫斯里(Walter Mosley)"這個名字一夕之間登上各大媒體,引起民眾的關注。1990年出道的莫斯里在這之前雖然不能說是默默無名,但在總統的加持之下,知名度大增,開始受到社會大眾的熱情擁抱。幾個顯著的證據包括了1994年他的第四本小說《Black Betty》推出不久,便締造了十萬本的精裝本銷售量;1995年莫斯里的首部小說《藍衣魔鬼(Devil an a Blue Dress)》改編成電影,並由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擔綱主角;而至2008年為止,莫斯里已推出了30本以上的著作,包含了推理、科幻、評論等各種類型。

出生於1952年洛杉磯的瓦茲(Watts),一個在日後(1965年)因種族暴動而聞名的地區。父親是非裔美籍,母親是猶太人,根據莫斯里自述,家庭與黑人文化中口述故事的傳統對他日後的寫作生涯有重要的影響。以易茲.羅林斯系列為例,作品中除了充斥著「黑話」(黑人英語)之外,父親的影子及靠房屋出租維生的生活經驗都成了故事的一部份。

1985年開始,莫斯里在紐約市立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的夜間課程學習寫作,在小說家Frederic Tuten和Jerome Charyn指導下,莫斯里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作品《Gone Fishin’》,但在出版的過程中卻遇到了阻礙。出版商說:「白人不讀跟黑人有關的作品,女黑人對男黑人的故事不感興趣,而男黑人根本不讀書,這本書究竟是誰會看?」即使是莫斯里自己也認為他的目標族群是「為了擺脫種族歧視與經濟困境,而從南方遷移到洛杉磯的父親那一輩的人。」顯然雙方都不看好這種作品的市場,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使的莫斯里成為日後暢銷排行榜上的常客呢?

最常見的解釋是:「雅」「俗」共賞。莫斯里藉由黑人文學(African American literature)與推理小說的巧妙結合,同時獲得主流文學家與推理迷的認同。對主流文學家而言,莫斯里為黑人文學示範了一種新的表現形式;對推理迷來說,莫斯里增添了推理小說的深度與寬度。

黑人文學


黑人文學的歷史可追朔到18世紀,但正如黑人在美國「若有似無」的存在,黑人文學長期被文學史家忽略。直到60年代的民權運動(Civil Right Movement)後,少數族裔的聲音才開始被重視,並隨著70年代黑人作家不斷地攻占暢銷書榜與各大獎項,黑人文學終於被視為美國文學的一種類型並認真對待。

黑人文學在主題上以黑人文化、種族主義、宗教、奴隸等為主。作為表達、認同、反抗的工具,文學的可能性基本上滿足了各種需求。但對於推理小說而言,雖然黑人偵探輩出,在與黑人文學的結合上卻面臨了兩個挑戰。第一,作為類型小說的一種,推理小說在形式上充滿了許多不言自明的規範。作者在滿足推理迷的期待之外,往往難有餘力再多做些什麼。第二,推理小說的本質是維持正義,維護社會秩序。換句話說,這個論述載體先天上便趨於保守,黑人想靠推理小說來為自己發聲,自然不容易成功。

但莫斯里做到了,在他的易茲.羅林斯系列中至少達成了三項成就。首先,在主題上緊隨著黑人文學的傳統︰黑人文化、人際間的互動與各種困境等等隨處可見。第二,本來由於黑人在美國社會的「準」缺席,黑人的歷史也跟著消失。但莫斯里重現了40到60年代洛杉磯底層的黑人社會,為過去的空白增添新的理解。第三,在內涵上清楚地呈現了黑人文學中最常探討的兩個議題:雙重意識(double consciousness)及表意(Signifyin(g))。

雙重意識的概念由黑人文學先驅杜波伊斯(W. E. B. Du Bois)所提出,指的是黑人在美國社會化的過程中,擺盪於黑白價值與文化時所出現的認同問題。黑人想進入白領階級,往往得遵守白人所訂下的遊戲規則;但吊詭的是,在遵守規則之後,除了依然不被白人社會所接受外,同時也被黑人社會視為叛徒,陷入一種裡外不是人,失去歸屬的困境。

表意是文學評論家蓋茲(Henry Louis Gates, Jr.)從非洲民間故事〈表意猴子(Signifying Monkey)中所引伸出的概念。故事大致上是說森林裡的一隻猴子告訴獅子說大象在說獅子的壞話,獅子一怒之下去找大象理論,卻被大象扁了一頓,並發現自己受到猴子的欺騙。當獅子回頭去找猴子時,猴子已躲回樹上,並對自己愚弄了百獸之王感到得意。表意所表達的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特質,藉由模稜兩可的語彙與行為,於不同陣營間獲取利益。某個程度上,表意也是黑人在雙重意識困境下所發展出的生存之道。

黑人偵探


在推理小說方面,莫斯里追隨黑人偵探的傳統。1932年費雪(Rudolph Fisher)的《The Conjure-Man Dies》是第一本由黑人作者、以書本形式發表的推理小說。也是第一本完全以黑人為主角、黑人社會為背景的的推理小說。傳承費雪衣缽的是海姆斯(Chester Himes),他活耀於五、六O年代,以哈林區為背景,創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警探搭檔:棺材艾德(Coffin Ed Johnson)與掘墳瓊斯(Grave Digger Jones)。他的作品充滿了黑人受傷與荒謬的處境,在受不到公平對待的情況下,黑人只能被傷害、互相傷害甚至自我傷害以求生存。海姆斯已是美國被研究最多的黑人作家之一,他筆下對黑人社會的精準描繪史無前例,因此有批評家說海姆斯的作品使「推理小說成為一種社會控訴形式」。

受到海姆斯與民權運動的影響,黑人推理小說在八O年代後受到社會的認同與歡迎。包含Barbara Neely、Nikki Baker和Eleanor Taylor Bland等女性作家推出了各式各樣的女私探,而莫斯里更是常被拿來與海姆斯相提並論。有別於海姆斯的控訴,莫斯里的作品有較多的寫實。因此相較於海姆斯作品中常見的憤怒與絕望,莫斯里的人物往往流露出妥協與無奈。莫斯里說:「我想寫過著真實生活、像黑人的黑人,而非附屬於白人或以受難者身分登場的黑人。」在他的努力下,多元文化不再僅是推理小說的子類型,而是如同犯罪小說般,成為推理小說的另一個發展方向。

藍衣魔鬼


《藍衣魔鬼》是易茲.羅林斯系列的第一本作品,整體的基調大致底定。除了上述所提到的特色外,還有幾點在閱讀時值得特別注意。第一是觀察易茲如何藉由表意、偽裝而完成「無形的偵查」(invisible detection)。第二是易茲在表意過程中普通話(Standard English)與黑話(Negro English) 的交錯運用。兩種語言的轉換在原文中相當明顯,但在翻譯後若沒有特別留意將很容易為讀者所忽略。第三是莫斯里對顏色的敏感,除了易茲.羅林斯系列中大部分的書名都包含顏色之外,連他筆下的黑人也有各種不同的膚色。另一個例子是書名的雙關語,穿著藍衣的魔鬼除了令人鬱卒(blue)之外,魔鬼自己也是鬱卒的。因此在享受推理小說的樂趣之餘,若能進一步同理一個連魔鬼都感鬱卒的社會背景,將更能理解莫斯里之所以受到高度肯定的原因。

MLRClub

Some say he’s half man half fish, others say he’s more of a seventy/thirty split. Either way he’s a fishy bastard.

0 comments:

1.留言可使用HTML語法如 <b>, <i>, <a>,但須注意 "<"、">"這兩個符號需用其他符號代替,否則後段留言會消失喔。
2.無Google帳號者,可選用Name/URL輸入網路暱稱和部落格網址(網址可不填),或選用Anonymous匿名留言亦可。
3.勾選「通知我」可收到後續回覆的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