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推理小說評論獎(金鑰獎) - 金鑰獎評審側記2
還記得比賽截稿前一週,一邊統計人數時,還一邊跟曲辰緊張地詢問:「怎麼辦?只有六篇耶!」然而,仔細看完參賽的稿子後,卻發現導讀組的整體印象較為突出,參賽六篇多多少少都抓到了我心目中導讀該有的樣子,比起解說組有不少人拿感想來陪跑,解說組整體的水平倒讓人比較欣慰。
稿子清晰地可分成兩個族群,《黑色斷掌》獲得較多參賽者的青睞,然而它在我心目中卻是比較不好發揮的選材。幾乎四篇參賽作品都分別繞著「法官」或「遊民」的主題打轉,(或是從「城市」下手,卻忽略了連結多倫多與艾利斯系列間的關係)卻鮮少有參賽者釐清「具有法官身份的遊民」和「身為遊民的法官」間的差異。關於這點,紗卡在評審過程中曾一一點出四篇的優缺點,綜觀下來,〈遊民法官之法外正義〉屬於表現較佳的作品。
至於主題明確的《藍衣魔鬼》,兩篇參賽作品分別以「黑人文學」和「族群議題」切入,文章架構和論述焦點都顯得十分集中,是我心目中的領先群。然而〈地獄邊緣的憂鬱——導讀華特‧莫斯里《藍衣魔鬼》〉卻顯得過於匠氣,行文間不斷顯示作者認為「學院派的文章就是得這麼寫」,但文中關於「空間」的引用卻讓兩位評審質疑其恰當性,我覺得這是試圖以學術論述語調與模式進行撰寫時,很容易遇到的問題(簡單講就是,當門派不一樣時,文章寫得再好也是枉然),更別提導讀的對象適不適合(或需不需要)這樣的引導?或許作者可以針對這點再思考。
對我來說,一篇好的導讀,最重要的,應當易懂好讀。畢竟需要導讀的對象,不正是缺乏相關背景,而且對於書中提及的主題沒有概念的讀者嗎?除此之外,能不能「吸引讀者翻開進入這本書,或是繼續閱讀下一本(如果這本其實不是作者最佳作品,但後面確有非讀不可的佳作)」亦是關鍵。〈It's Black, It's Blue!〉這篇最大的問題即在於後者。通篇雖流暢地點出《藍衣魔鬼》與黑人文學間的關連,但關於《藍衣魔鬼》的部分卻僅佔了通篇導讀的1/8。試想,若讀者對於黑人文學全無興趣,文章最後匆忙一瞥的提及,會不會讓讀者因此失去興趣,喪失了認識易茲.羅林斯系列其他關於種族、移民等議題,甚至是無緣體會作者所說的「不僅為黑人文學示範了一種新的表現形式,亦增添了推理小說的深度與寬度」呢?
由於當初舉辦評論獎,便鎖定以專書為主題,基於這個前提,〈It's Black, It's Blue!〉整體看來就顯得失焦了。然而這篇卻也是參賽作品中最受好評的文章,該如何給獎,反而花了更多討論時間。這部分曲辰已經在〈第一屆推理小說評論獎(金鑰獎) - 金鑰獎評審側記〉專文說明,在此就不贅述了。
真正讓我感到遺憾的是,並沒有任何參賽者選擇《德克斯特:夢魘殺魔》作為比賽選書。雖說這本是出版社選書,但老實說,我滿期待有人會討論影像化對於推理作品的衝擊、幫襯,會不會因為謎底已經揭曉,原作便黯然失色等等影響,甚至深論改編劇本與原著間的差異,以及兩者想要強調的主題差別。然而,或許是這次宣傳並未達及偏好歐美影視(而且也喜歡看書)的目標群。也許,是這樣的比較太花費心力也說不定吧。
0 comments:
1.留言可使用HTML語法如 <b>, <i>, <a>,但須注意 "<"、">"這兩個符號需用其他符號代替,否則後段留言會消失喔。
2.無Google帳號者,可選用Name/URL輸入網路暱稱和部落格網址(網址可不填),或選用Anonymous匿名留言亦可。
3.勾選「通知我」可收到後續回覆的mail。